不食周粟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粟:小米,泛指粮食。原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节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例子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鲁迅《故事新编 采薇》)
基础信息
拼音bù shí zhōu sù
注音ㄅㄨˋ ㄕˊ ㄓㄡ ㄙㄨˋ
感情不食周粟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有骨气。
谜语最可笑的绝食
反义词卑躬屈膝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弦外之响(意思解释)
- 走马观花(意思解释)
- 穷乡僻壤(意思解释)
- 费尽心机(意思解释)
- 昂首挺胸(意思解释)
- 广阔天地(意思解释)
- 龙腾虎跃(意思解释)
- 大树将军(意思解释)
- 祸国误民(意思解释)
- 度己失期(意思解释)
- 吉光片羽(意思解释)
- 死不开口(意思解释)
- 平心而论(意思解释)
- 流里流气(意思解释)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释)
- 从天而降(意思解释)
- 无影无踪(意思解释)
- 为虎作伥(意思解释)
- 望尘靡及(意思解释)
- 绝路逢生(意思解释)
- 势不可为(意思解释)
- 断子绝孙(意思解释)
- 鲜为人知(意思解释)
- 泣不成声(意思解释)
- 音容如在(意思解释)
- 大显神通(意思解释)
- 记忆犹新(意思解释)
- 息迹静处(意思解释)
※ 不食周粟的意思解释、不食周粟是什么意思由查字词提供。
与《不食周粟》相关的谜语
与《不食周粟》相关故事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个人主义 | 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道德的自私自利。 |
用智铺谋 | 运用智力,设谋略。亦作“用计铺谋”。 |
门当户对 | 门、户: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当:相称;对:合适;对等。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 |
如法炮制 |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指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
白日见鬼 |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仁义道德 |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
百战百胜 |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
拔茅连茹 |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
珠玉之论 | 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
斗水活鳞 |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比众不同 |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
经史百子 |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
之子于归 |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羊质虎皮 |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离奇古怪 | 十分奇特少见 |
迭床架屋 |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
超然物外 | 超然:脱离;不介入;物:客观世界。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
信口开河 |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
地丑德齐 |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
阴阳怪气 |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
力屈道穷 | 屈:竭,穷尽;道:途径,办法;穷:尽。力量办法都已穷尽。 |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 |
打开天窗说亮话 | 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
古来今往 | 从古代到现代。 |
恩重如山 | 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
皮松肉紧 | 形容漫不经心,宽泛而无关紧要 |
参差不齐 |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
诗书发冢 |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