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了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草草:草率;马虎;了:了结;结束。草率地把事结束了。也作“草率了事”、“草草完事”。
出处明 李贽《答焦漪园书》:“为友人写《心经》毕,尚余一幅,遂续墨而填之,以还其人。皆草草了事,欲以自娱。”
例子虽说僧经道忏,吊祭供饭,络绎不绝,终是钱银吝啬,谁肯踊跃,不过草草了事。(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
基础信息
拼音cǎo cǎo liǎo shì
注音ㄘㄠˇ ㄘㄠˇ ㄌ一ㄠˇ ㄕˋ
繁体艸艸了事
正音“了”,不能读作“lè”。
感情草草了事是贬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指做事马马虎虎。
辨形“了”,不能写作“子”。
辨析草草了事和“敷衍了事”都有草草地、马马虎虎地把事做完的意思。但草草了事一般是由于态度不认真;对工作不负责而随便应付;两者行为促使原因不同。
谜语曹操看望远镜
近义词敷衍了事、草草收兵
反义词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英语get through carelessly(come to a hasty end; do something slovenly)
日语いいかげんにけりをつける
法语bǎacler,expédier,gǎcher la besogn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勤俭节约(意思解释)
- 初生之犊不畏虎(意思解释)
- 从俗就简(意思解释)
- 一夕一朝(意思解释)
- 僧多粥少(意思解释)
- 穷途潦倒(意思解释)
- 挥霍无度(意思解释)
- 气充志骄(意思解释)
- 东扶西倒(意思解释)
- 安步当车(意思解释)
- 光前裕后(意思解释)
- 缠绵悱恻(意思解释)
- 常年累月(意思解释)
- 黄雀衔环(意思解释)
- 骨肉之亲(意思解释)
- 绘声绘影(意思解释)
- 战天斗地(意思解释)
- 打情卖笑(意思解释)
- 目无全牛(意思解释)
- 受益匪浅(意思解释)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释)
- 白云苍狗(意思解释)
- 苦口婆心(意思解释)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意思解释)
- 坐以待毙(意思解释)
- 足不出门(意思解释)
- 屦及剑及(意思解释)
- 无所畏惧(意思解释)
※ 草草了事的意思解释、草草了事是什么意思由查字词提供。
与《草草了事》相关的谜语
与《草草了事》相关故事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骨肉离散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
先声夺人 | 声:声势;夺人:指动摇人心。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
寸步不离 |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
如法炮制 |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指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
功成名就 |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
极重不反 | 同“极重难返”。 |
没里没外 | 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
以弱制强 |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
敲诈勒索 |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 |
主明臣直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
款学寡闻 |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
半夜三更 |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
事与愿违 |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
共为唇齿 | 比喻互相辅助。 |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
偶语弃市 |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
狂风暴雨 |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
满面春风 | 春风:春天温暖的风。本指春风拂面;温暖宜人。现指心情喜悦;满脸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 |
万变不离其宗 |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
虑周藻密 | 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 |
扣人心弦 |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
老牛舐犊 |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着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怜爱儿女。 |
困兽犹斗 | 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仍;斗:搏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 |
闭门读书 |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
力屈道穷 | 屈:竭,穷尽;道:途径,办法;穷:尽。力量办法都已穷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