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鼓夺旗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作战勇敢。
出处元 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三折:“统雄兵劈面相持,驱貔虎扯鼓夺旗。”
例子扯鼓夺旗千般勇,三停刀上血光飞。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
基础信息
拼音chě gǔ duó qí
注音ㄔㄜˇ ㄍㄨˇ ㄉㄨㄛˊ ㄑ一ˊ
繁体撦皷奪旗
感情扯鼓夺旗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勇敢。
近义词斩将搴旗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鹰击长空(意思解释)
- 起兵动众(意思解释)
- 有约在先(意思解释)
- 户限为穿(意思解释)
- 无法无天(意思解释)
- 如法炮制(意思解释)
- 辞简意足(意思解释)
- 惊心动魄(意思解释)
- 铁面无私(意思解释)
- 十羊九牧(意思解释)
- 指天誓日(意思解释)
- 语重心长(意思解释)
- 团团转(意思解释)
- 信以为真(意思解释)
- 一鼻子灰(意思解释)
- 叽叽喳喳(意思解释)
- 迫不得已(意思解释)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解释)
- 临危授命(意思解释)
- 辞喻横生(意思解释)
- 今夕何夕(意思解释)
- 一目十行(意思解释)
- 出神入化(意思解释)
-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意思解释)
- 勿谓言之不预(意思解释)
- 超凡入圣(意思解释)
- 国士无双(意思解释)
- 一如既往(意思解释)
※ 扯鼓夺旗的意思解释、扯鼓夺旗是什么意思由查字词提供。
与《扯鼓夺旗》相关的谜语
与《扯鼓夺旗》相关的造句
与《扯鼓夺旗》相关故事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二百五 | 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
斗方名士 | 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
想望丰采 | 见“想望风采”。 |
难以置信 | 不容易相信。 |
德容言功 | 见“德言容功”。 |
无法无天 | 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
功成名就 |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
经纬天下 | 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
喔咿儒睨 | 儒睨:强笑的样子。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
归十归一 | 谓有条有理。 |
将寡兵微 | 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
有血有肉 | 有生命;有活力;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内容充实。 |
钻木取火 |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
款学寡闻 |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
共商国是 |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斗水活鳞 |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众建贤才 | 建:建树;贤才:优秀的人才。选用众多优秀的人才。 |
生拉硬扯 |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
画地为牢,议不入 |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
凤协鸾和 | 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
汗马功劳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
善善恶恶 | 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
空腹高心 | 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形容并无真才实学。 |
千家万户 | 众多人家。 |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