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多吉少的成语故事


凶多吉少

拼音xiōng duō jí shǎo

基本解释估计事态可能向坏的方面发展;趋势不妙。凶:不吉利。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今日且把这慈悲心略收收,待过了此山再发慈悲吧。这去处凶多吉少。”


凶多吉少的典故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过乌鸡国救了该国的国王后,继续西去,到达崇山峻岭之中,悟空见山里充满妖气,就对唐僧说此去凶多吉少,须格外小心才是。此时,妖怪红孩儿装作被打劫的小孩绑在树上骗唐僧的同情心,悟空及时看破红孩儿的阴谋。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凶多吉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豆萁燃豆 三国 魏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时一刻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可怜今日我无钱,一时一刻如长年。”
将计就计 元 李文蔚《张子房圯桥进履》:“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队长,你就决定吧。”
斗唇合舌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而更学斗唇合舌。”
天昏地暗 唐 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抛砖引玉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必由之路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百无一是 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飞檐走壁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这个人本来是一个飞檐走壁的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