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度外的成语故事


置之度外

拼音zhì zhī dù wài

基本解释放在考虑之外(置:放;度:打算;计较)。形容不放在心上。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置之度外的典故

西汉末年,刘秀起兵打败了王莽的新朝,又镇压和收编了河北、山东一带的农民起义军,在洛阳建立东汉王朝,自己做了皇帝(即光武帝)。

在东汉建立之初,国内尚未统一,许多地方势力占据某些州郡和东汉抗争。有的虽然表示臣服东汉,实际上都仍旧保留地盘,并不甘服。而部分比较强大的农民军也相当活跃。刘秀花了5年多时间,才算打下了一个基本统一的局面,只剩甘肃的隗嚣和四川的公孙述两大军阀。这时,隗嚣表面上已向刘秀称臣,并且把儿子送到洛阳任官,表示归顺。公孙述自称蜀王,拥兵数十万,盘踞四川山区。因交通困难,刘秀对这两个人,暂不想征战,企图把连续苦战多年的部队好好整顿和休养一下再说。据《后汉书?隗嚣传》载,当时刘秀曾对将领们说:“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姑且把这两人丢在一边,暂不考虑吧!)后来,刘秀终于发兵,先消灭了隗嚣,接着又把公孙述的独立王国攻破。

上述《后汉书》所载刘秀那句话,就是成语“置之度外”的来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置之度外)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经帮纬国 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司徒诏》:“是以经邦纬国必俟曹之勋,燮理阴阳允归锺华之望。”
节用裕民 荀况《荀子 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反求诸己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余波未平
压岁钱 清·曹雪芹《红楼梦》:“两府男妇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
陈言务去 唐 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喔咿儒睨 战国 楚 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
之死靡二 《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