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齿徒增的成语故事

拼音mǎ chǐ tú zēng
基本解释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出处《穀梁传 僖公二年》:“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马齿徒增的典故
春秋时期,晋献公一心想吞并虢国,苦于没有路到达。大夫荀息建议用骏马和美玉作为交换条件,换取虞国借道。晋献公忍痛割爱拿出骏马和美玉。晋国轻而易举灭了虢国,荀息于是马上建议灭掉虞国,夺回了美玉和骏马,只是骏马多长了几颗牙齿而矣。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马齿徒增)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学贯中西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
一夕一朝 | 《朱子语类》卷十三:“所以圣人垂戎谓:臣弑父,非一夕一朝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
付之一炬 | 唐 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3回:“这是送上门的。你老人家休错这主意,过这村,就没这店了。”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荒淫无耻 | 徐迟《狂欢之夜》:“在这座最庄严的城中,却有着一群荒淫无耻的,丑态百出的,伤天害理的,穷凶极恶的衣冠禽兽。” |
以权谋私 | 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以权谋私,化公为私。” |
争先恐后 | 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
擦肩而过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2回:“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 |
姹紫嫣红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