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诵心惟的成语故事


口诵心惟

拼音kǒu sòng xīn wéi

基本解释诵:朗读;惟:思考。口中朗诵,心里思考。

出处明 王守仁《传习录》中卷:“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


暂未找到成语口诵心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口诵心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雨零星散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九回:“[张清、王英]杀散左哨军兵,如摧枯拉朽的直冲进来,杀得贼兵四分五裂,七断八续,雨零星散,乱窜奔逃。”
浑然一体 《二程遗书》第二卷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鬼怕恶人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王曰‘前人已不住矣,又安敢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论黄数白 明·丘濬《投笔记·投笔空回》:“笑弩骀言不逊,论黄数白不堪听。”
防患于未然 《周易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形神不全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队长,你就决定吧。”
百无一是 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离弦走板 浩然《艳阳天》第12章:“您哪,也当过解放军呀,花一点,也不能算是离弦走板。”
时至运来 南朝 宋 颜延之《大筮箴》:“时至运来,当在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