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里巴人的成语故事

拼音xià lǐ bā rén
基本解释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暂未找到成语下里巴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下里巴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功亏一篑 | 《尚书 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混淆是非 | 清 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
倒果为因 | 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曾不问资本所以群趋于都会之故,是所谓倒果为因者耳。” |
大有可为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地方虽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为。” |
锲而不舍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普天同庆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百猥颁厚赉。” |
鹤立鸡群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
刻骨铭心 |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
费尽心机 | 宋 戴复古《石屏集 论诗绝句》:“有时勿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 |
废书而叹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