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之徒的成语故事

拼音shì jǐng zhī tú
基本解释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5回:“三百余人,皆里巷市井之徒,胁肩谄笑之辈。”
暂未找到成语市井之徒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市井之徒)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酒囊饭袋 | 宋 陶岳《荆湖近事》:“马氏奢僭,诸院王子仆从烜赫,文武之道,未尝留意。时谓之酒囊饭袋。” |
野心勃勃 | 清 陈天华《狮子吼》:“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国尽归他的字下。”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恶衣恶食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安于现状 | 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
万无一失 | 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
倒冠落佩 | 唐·杜牧《晚晴赋》:“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
见危致命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
鸿儒硕学 | 《晋书·儒林传序》:“鸿儒硕学,无乏于时。” |
光前启后 | 明·王九思《绣停针·寿康对山太史》套曲:“名已就,子亦有。凤毛麟角,光前启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