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中流的成语故事


砥柱中流

拼音dǐ zhù zhōng liú

基本解释砥柱:山名;在河南境内三门峡、黄河中;形如柱石;立在急流当中;故名;中流:河流中央。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处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砥柱中流的典故

上古时代,黄河三门峡河道狭窄处有一座山矗立在黄河的急流中,影响河水的通行,大禹治水时把两边的河道凿宽,这样这座砥柱山就像一根柱子一样立在急流之中。三门峡分人门、神门及鬼门,其中鬼门最险,而砥柱却巍然屹立在急流中。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砥柱中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皆大欢喜 《金刚经 应化非真分》:“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清清楚楚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又见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胜衣,故憨憨的只管贪看。”
翩翩起舞 唐 李白《高句骊》:“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臭名远扬 《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河鱼腹疾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用心良苦 清·钱谦益《题怀麓堂诗钞》:“孟阳于恶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诗疗之,曰:‘此引年之药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
目不转睛 晋 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万无一失 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色中饿鬼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将寡兵微 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然刘备将寡兵微,我则彼立刘朝,复兴汉世,非小官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