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始有卒的成语故事

拼音yǒu shǐ yǒu zú
基本解释谓做事能贯彻始终,坚持到底。
出处《论语·子张》:“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乎?”
暂未找到成语有始有卒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有始有卒)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月明如水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折:“彩云何在,月明如水浸楼台。”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论语 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天旋地转 | 唐 元稹《望云雅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
迩安远至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
迷而不反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钟会传》:“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 |
安内攘外 | 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
名山大川 | 《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
支支吾吾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
死要面子 | 张洁《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 |
逢人只说三分话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1卷:“如今俗语云,逢人只说三分话,只此便是不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