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门托钵的成语故事


沿门托钵

拼音yán mén tuō bō

基本解释钵:和尚吃东西用的器具。原指僧徒化缘。比喻挨家乞讨。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你若借了这事向亲友各家不问交谊一概的沿门托钵摇尾乞怜起来就大不是我的意思了。”


暂未找到成语沿门托钵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沿门托钵)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名山大川 《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眼空一世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1卷:“腹饱万言,眼空一世。”
悬而未决 孙中山《救国之急务》:“已将一切问题决定,惟有如何处置国会一层,悬而未决。”
假公济私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清·方亨咸《邵村杂记·武风子传》:“其有道者欤?不然,何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耶?”
信及豚鱼 《周易 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争先恐后 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群龙无首 《周易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薄暮冥冥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知其不可而为之 《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