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天罔人的成语故事


欺天罔人

拼音qī tiān wǎng rén

基本解释骗天骗人。形容欺骗行为之大。

出处宋·朱熹《与陈侍郎书》:“而旬日之间,又有造为国是之说以应之者,其欺天罔人,包藏险慝,抑又甚焉!”


暂未找到成语欺天罔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欺天罔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血气方刚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秋高气和 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流离琐尾 《诗经 邶风 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烽火连年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轮扁斫轮 《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
绿林大盗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既作绿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
任人唯亲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过去张国焘的干部政策与此相反,实行‘任人唯亲’,拉拢私党,组织小派别。”
明若观火 《尚书 盘庚上》:“予若观火。”宋 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当机立断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