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扶西倒的成语故事


东扶西倒

拼音dōng fú xī dǎo

基本解释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出处宋 杨万里《过南荡》诗:“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醿。”


暂未找到成语东扶西倒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东扶西倒)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本正经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条条大路通罗马 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谨小慎微 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帮倒忙 浩然《艳阳天》第94章:“无形中,你们是帮倒忙,往我马之悦这边儿赶人哪!”
节用裕民 荀况《荀子 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价值连城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劳民伤财 《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源源不断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万无一失 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不得而知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