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鼎绝膑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例子举鼎绝膑,亦不敢以怨他人。(章炳麟《论学会有大益于黄人亟宜保护》)
基础信息
拼音jǔ dǐng jué bìn
注音ㄐㄨˇ ㄉ一ㄥˇ ㄐㄩㄝˊ ㄅ一ㄣˋ
繁体舉鼎絶臏
感情举鼎绝膑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近义词力所不能
英语do a thing beyond one's ability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昂首伸眉(意思解释)
- 一路风尘(意思解释)
- 鸥鸟不下(意思解释)
- 着手回春(意思解释)
- 鉴影度形(意思解释)
- 穷家富路(意思解释)
- 处实效功(意思解释)
- 动荡不定(意思解释)
- 百战百胜(意思解释)
- 不攻自破(意思解释)
- 自食其果(意思解释)
- 作贼心虚(意思解释)
- 经纬天地(意思解释)
- 水中捞月(意思解释)
- 有目共睹(意思解释)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释)
- 有血有肉(意思解释)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意思解释)
- 古往今来(意思解释)
- 立地书橱(意思解释)
- 手不释书(意思解释)
- 众所瞻望(意思解释)
- 雅俗共赏(意思解释)
- 进进出出(意思解释)
- 无穷无尽(意思解释)
- 骄傲自满(意思解释)
- 坑坑洼洼(意思解释)
- 天下为一(意思解释)
※ 举鼎绝膑的意思解释、举鼎绝膑是什么意思由查字词提供。
与《举鼎绝膑》相关的谜语
与《举鼎绝膑》相关的造句
与《举鼎绝膑》相关故事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一门心思 | 一心一意。 |
旦夕之间 | 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间,形容在很短时间内。 |
余波未平 | 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
夜深人静 |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
孜孜以求 |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样子)。 |
空口无凭 | 凭:凭证。只是嘴说;没有凭证。指不足为据。 |
不攻自破 |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
捞一把 | 用不正当手段取得一些利益。 |
囊萤照雪 |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
归马放牛 |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
吃不了兜着走 |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 |
扶摇直上 |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
败俗伤风 |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
断香零玉 | 比喻女子的尸骸。 |
讨价还价 | 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
雷霆万钧 |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
经史百子 |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
天下第一 |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
依样画葫芦 |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
尽诚竭节 |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
断章截句 |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
刮目相看 |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竹篮打水一场空 |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 |
暴露无遗 | 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全部、彻底地暴露了出来;没有丝毫遗漏。 |
在此存照 | 照:查考,察看。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凭证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临危授命 |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