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志达道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出处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例子明·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自儒者出,而求志达道之学兴矣。”
基础信息
拼音qiú zhì dá dào
注音ㄑ一ㄡˊ ㄓˋ ㄉㄚˊ ㄉㄠˋ
繁体裘志達道
感情求志达道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儒家思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食指大动(意思解释)
- 草木知威(意思解释)
- 安身之处(意思解释)
- 本位主义(意思解释)
- 妇人醇酒(意思解释)
- 付之一炬(意思解释)
- 诛求无度(意思解释)
- 夜深人静(意思解释)
- 无法无天(意思解释)
- 材轻德薄(意思解释)
- 来踪去迹(意思解释)
- 算尽锱铢(意思解释)
- 万里长城(意思解释)
- 慷慨悲歌(意思解释)
- 暴取豪夺(意思解释)
- 指天誓日(意思解释)
- 乳臭未干(意思解释)
- 鸿儒硕学(意思解释)
- 水中捞月(意思解释)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意思解释)
- 三三两两(意思解释)
- 十恶不赦(意思解释)
- 心烦意乱(意思解释)
- 共为唇齿(意思解释)
- 各行其是(意思解释)
- 稳如泰山(意思解释)
- 善善恶恶(意思解释)
- 春寒料峭(意思解释)
※ 求志达道的意思解释、求志达道是什么意思由查字词提供。
与《求志达道》相关的谜语
与《求志达道》相关的造句
与《求志达道》相关故事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满纸空言 | 满纸都是废话。形容文章空洞,毫无内容。 |
笃近举远 | 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
辞简意足 | 简:简要;足:充实,完备。文词简要而内容充实。 |
半吊子 | 肤浅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
唯物主义 |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
敲诈勒索 |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 |
困而不学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
作贼心虚 |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有目共睹 |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
户告人晓 |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
急功近利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
龙争虎斗 |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
聪明反被聪明误 |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
目无全牛 |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
闲情逸致 |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
横七竖八 |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
散言碎语 | 犹言闲言碎语。 |
呼风唤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
一刹那 | 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十分短促的时间。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骄傲自满 |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举目无亲 | 举目:抬头看。抬头张望;没有一个亲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独无依。 |
临危授命 |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
头上末下 | 第一次,初次。 |
小巫见大巫 | 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