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同体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言同心同德。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
基础信息
拼音yī xīn tóng tǐ
注音一 ㄒ一ㄣ ㄊㄨㄥˊ ㄊ一ˇ
繁体一心同軆
感情一心同体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同心同德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吠影吠声(意思解释)
- 经邦论道(意思解释)
- 苦尽甘来(意思解释)
- 干干脆脆(意思解释)
- 火树银花(意思解释)
- 色飞眉舞(意思解释)
- 一塌糊涂(意思解释)
- 自强不息(意思解释)
- 杨柳依依(意思解释)
- 不三不四(意思解释)
- 夫唱妇随(意思解释)
- 极重不反(意思解释)
- 万马奔腾(意思解释)
- 一哄而起(意思解释)
- 花言巧语(意思解释)
- 民不畏死(意思解释)
- 急功近利(意思解释)
- 比众不同(意思解释)
- 皮笑肉不笑(意思解释)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释)
- 起死回生(意思解释)
- 子继父业(意思解释)
- 善善恶恶(意思解释)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意思解释)
- 迫不得已(意思解释)
- 不在话下(意思解释)
- 密锣紧鼓(意思解释)
- 迷离惝恍(意思解释)
※ 一心同体的意思解释、一心同体是什么意思由查字词提供。
与《一心同体》相关的谜语
与《一心同体》相关故事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风言影语 | 捕风捉影的话语。 |
支支吾吾 | 亦作“支支梧梧”。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
隔靴搔痒 |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
夸大其词 | 词:言论。语言夸张;超过事实。 |
八斗之才 | 八斗:指量多;才: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 |
纵横开合 | 指操纵自如。同“纵横开阖”。 |
想望丰采 | 见“想望风采”。 |
逢人只说三分话 |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
外圆内方 | 形容外表随和;内里刚直。圆:圆通;方:方正。 |
夜深人静 |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
秣马厉兵 |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
明争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内部钩心斗争;互相争斗的情况。 |
如法炮制 |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指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
蹑手蹑脚 | 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
取而代之 |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
目眩心花 |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 |
不治之症 | 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
拔茅连茹 |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
黄耳传书 |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
龙争虎斗 |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
定国安邦 |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
读书种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
学而优则仕 |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
材雄德茂 | 指才德杰出。 |
信口开河 |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
狼吞虎咽 |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
千真万确 | 真:真实;确:确实。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