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李白的诗 > 临江王节士歌

临江王节士歌

[唐代]:李白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

吴云寒,燕鸿苦。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

壮士愤,雄风生。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临江王节士歌译文及注释

译文

洞庭湖的秋天,白浪连天,树木叶落稀疏,北方的鸿燕开始飞入吴地。

吴云寒冻,鸿燕号苦。

北风呼啸,鸿燕夜宿潇湘沙浦,王节士悲秋泪如雨飞。

白日正在天心,照耀宇宙,照亮了你对明主的忠诚之心。

壮士愤凯不已,雄风顿时横生。

怎样才能手挥倚天剑,跨海斩除长鲸?

注释

《汉书·艺文志·杂赋》录《临江王及愁思节士歌诗》四篇。南朝陆厥作《临江王节士歌》。清王琦认为是对上题的误合,李白沿袭了这个误合。

“节士”句:节士,有节操之士。《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全句谓节士悲秋,泪流如雨。

雄风:强劲之风。

倚天剑:极言剑之长。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长鲸:指巨寇。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论逆臣则呼为问鼎,称巨寇则目以长鲸。

参考资料:

1、《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25页

临江王节士歌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 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与杜甫、 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临江王节士歌鉴赏

  也许是因为李白喜欢皎洁的缘故,他的诗里使用最多的色彩词就是“白”。在他的富有创造性的笔下,几乎什么都可以成为白的。“白玉”“白石”“白云”“白雪”“白霜”“白浪”“白日”“白鸥”,自不待言;“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临江王节士歌》)李白就这样用他的诗笔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天地。把燕鸿比喻自己,白波比喻皎洁,蕴含不与别人同流合污之意。

  “吴云寒,燕鸿苦”,虽说吴云寒冻,鸿燕号苦。实则暗寓仕途不通,得罪京城权贵而遭排挤,暗暗叫苦之意。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描绘出一幅节士悲秋、泪流如雨的凄冷景色图。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该诗以“跨海斩长鲸”一句将临江节士的威猛与豪迈刻画得淋漓尽致。

  整体来看,此诗写节士悲秋,激情递发,思欲报国。前六句写肃杀之秋景及节士悲秋。“白日”以下六句写节士因悲秋而思欲报国。“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报明主”,意谓报国之心,白日可鉴。后四句写节士发奋报国,立志灭敌。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 李白的诗(963篇)

猜你喜欢

雨後散步後园

宋代陆游

泽国霜迟木未疏,秋来更觉爱吾庐。

芭蕉绿润偏宜墨,戏就明窗学草书。

重题多景楼

宋代郑思肖

无力可为用,登楼欲断魂。望西忧逆贼,指北说中原。

粮运供淮饷,军行戍汉屯。何年遂所志,一统正乾坤。

江上怀所钦

明代薛始亨

银汉迢迢大火流,兰桡弭节揽中洲。远书未寄逢征雁,暮杵初鸣对素鸥。

舞影每孤鳷鹊镜,琴心空敝鹔鹴裘。卿卿不惯如泥醉,离梦风吹上翠楼。

怀关中故人

元代彭炳

长安三月酒如酥,花落平堤水满初。杨柳簇门齐下马,九龙池上看叉鱼。

句 其七

唐代丁谓

九万里鹏重出海,一千年鹤再归巢。

次韵题张氏耆逸堂

宋代汪炎昶

游戏壶天岁月深,人间又见谪仙人。镜中商岭飘萧发,物外箕山自在身。

安石少徒轻冕绂,伏波老未厌风尘。输君物外全双美,洛社耆英汉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