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的笔顺分步演示

与《敲》字相关的谜语
与《敲》字相关的姓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敲
〈动〉
(1) (形声。从攴,高声。攴,
,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2) 同本义 [knock]?
敲,击头也。——《说文》
夺之杖以敲之。——《左传·定公二年》。释文:“击声也。”
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吕氏春秋·当务》
僧敲月下门。——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欲着敲字。
作推敲之势。
作敲字佳矣。
敲剥天下。——清· 黄宗羲《原君》
(3) 又如:敲扑(拷打);敲丝(银子。古时银锭上面都敲有圆纹,故称);敲枰(下棋);敲翻(打断)
(4) 推敲 [weigh]。如:敲一敲实(摸底;探虚实);敲句(推敲语句);敲吟(推敲吟诵诗句);敲推(推敲);敲磕(推敲,琢磨);敲诗(推敲诗句)
(5) 敲诈 [blackmail]。如:敲削(敲剥。敲诈剥削);敲磕(敲诈);敲磨(犹敲剥);敲镘儿(敲诈钱财)
词性变化
◎ 敲
〈名〉
短杖式的刑具 [implement like short stick]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汉· 贾谊《过秦论》
康熙字典
敲【卯集下】【攴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䯨《廣韻》口交切《集韻》《韻會》《正韻》丘交切,音骹。《說文》橫擿也。《徐鉉曰》從旁橫擊也。《類篇》擊也。《左傳·定二年》奪之杖以敲之。《賈誼·過秦論》執敲扑以鞭笞天下。《註》短曰敲,長曰扑。
又《揚子·方言》楚凡棄物謂之敲。
又《廣韻》苦敎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敎切,音檄。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敲【卷三】【攴部】
橫擿也。从攴高聲。口交切
说文解字注
(㪣)橫擿也。擿今之擲字。橫擿、橫投之也。左傳。奪之杖以㪣之。釋文曰。說文作毃。此謂左字當作毃也。橫投不必以杖。又按公羊傳。以摮而殺之。何云。摮猶
也。
謂旁擊頭項。摮卽㪣字。
卽毃字。其字義異故云猶。擿或作檛。誤。从攴。高聲。口交切。二部。
包含《敲》的名句
-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
出自: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出自: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出自:陆游《秋思》
- 牛靿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
出自:元稹《田家词》
- 野桥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
出自:明本《九字梅花咏》
-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出自: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 酒市渐闲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
出自:孔夷《南浦·旅怀》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贾岛《题李凝幽居》
-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出自:李商隐《北青萝》
- 夜吟敲落霜红,船傍枫桥系。
出自:吴文英《荔枝香近·送人游南徐》
- 敲的词语 组词
- 敲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