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的笔顺分步演示

与《芦》字相关的谜语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芦
蘆
〈名〉
(1) (形声。从艸,盧声。本义:草名。芦菔)
(2) 芦菔,似芜菁。今作萝卜 [radish]
芦,芦菔也。——《说文》。段注:“今之萝卜也。”
芜菁,共紫华者谓之芦菔。——《方言》三
(3) 又如:芦萉(莱菔的别名。又名萝卜)
(4) 芦苇 [reed],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茎中空,可以编帘子,盖屋顶。又名“苇子”。如:芦汀(生长着芦草的水边);芦田(清代称在长江等河湖沿岸,只适合种植芦苇的低洼地);芦衣(用芦花为絮所缝制的衣服);芦灰(芦苇烧成的灰。相传女娲氏堆积芦灰以防止泛滥的洪水)
康熙字典
芦【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與芐同。或作,非。(蘆)《唐韻》落胡切《韻會》《正韻》龍都切,
音盧。《說文》蘆菔也。一曰薺根。《爾雅·釋草》葖,蘆萉。
又《玉篇》葦之未秀者爲蘆。
又藥名。《本草》黎蘆,一名蔥葵。
又城名。《北史·皮豹子傳》宋以文德爲武都王,守葭蘆城。
又水名。《水經注》長蘆水又東徑九門波故縣也。
又關名。《杜甫詩》少留周家窪,欲出蘆子關。
又《集韻》淩如切,音閭。亦藥名。《本草》漏蘆。《博雅》飛廉,漏蘆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蘆【卷一】【艸部】
蘆菔也。一曰薺根。从艸盧聲。落乎切
说文解字注
(蘆)蘆菔也。一曰薺根。此字義別說。謂薺根謂之蘆也。从艸。盧聲。落乎切。五部。
包含《芦》的名句
-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出自:与恭《思母》
- 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出自: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出自: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
出自:林逋《咏秋江》
-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出自:李白《姑孰十咏》
- 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
出自: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出自: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出自: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 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
出自:阎选《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出自:戴复古《江村晚眺》
-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出自:关汉卿《大德歌·冬景》
- 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出自: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
- 芦的词语 组词
- 芦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