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的笔顺分步演示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东
東
〈名〉
(1)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2) 同本义 [east]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方边远地方);东村女(即东施);东方作(日出);东记(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4) 特指东西向,与南北向相对 [east and west]。如:东亩(使田垄东西向)
(5) 东道主的略称。主人 [host;owner]。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房东;股东;今天我们作东;东主(东家;店主;房东)
(6) 春天 [spring]。如:东皇(指春种;司春之神);东君(春神);东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7) 指厕所 。即“东厕”。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故称东厕[toilet;lavatory]。如:登东(上厕所);东净(厕所);东厮(厕所);东司(厕所)
词性变化
◎ 东
東
〈副〉
(1) 向东,东去 [face east]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东流(东去的流水);东波(向东流逝之水);东徙(向东迁移)
康熙字典
東【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
又《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
又《詩·大雅》東有啓明。
又《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
又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
又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
又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按《說文》東自爲部,今倂入。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東【卷六】【東部】
動也。从木。官溥說:从日在木中。凡東之屬皆从東。得紅切
说文解字注
(東)動也。見漢律曆志。從木。官溥說。從日在木中。木、榑木也。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得紅切。九部。凡東之屬皆從東。
包含《东》的名句
-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出自:陈与义《襄邑道中》
-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出自: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出自:蒋春霖《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出自:岑参《登古邺城》
-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
出自:王建《辽东行》
- 相思只在梦魂中。今宵月,偏照小楼东。
出自:何大圭《小重山·绿树莺啼春正浓》
-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
出自: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出自: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
出自:曾允元《点绛唇·一夜东风》
- 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出自: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 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出自: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出自: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 东的词语 组词
- 东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