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的笔顺分步演示

与《叠》字相关的姓氏
与《叠》字相关的歇后语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叠
曡、疊
〈动〉
(1) (会意。金文字形,象物体叠放在“俎”上。本义:重叠)
(2) 同本义 [pile(up);overlap]
曡,重也,积也。——《苍颉篇》
阳始出奥舒、曡。——《书·太元乐》。注:“积也。”
虽累叶百叠,而富强相继。——《文选·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叠石为山;叠暴(显露;指人激动时青筋鼓出来);叠字(单字的重叠);叠雪(重叠飞扬的雪花)
(4) 折,折叠,交叠,指用对折或交叠的方法减少长度或宽度 [fold]。如:叠被子;叠衣服
(5) 振作 [bestir]
只好叠着精神,稳着步儿,探着腰儿,挺着胸儿…望前而行。——《镜花缘》
(6) 轻击 [鼓] [knock at]。如:叠鼓(轻轻地连续击鼓)
(7) 惧怕 [fear]
莫不震叠。——《诗·周颂·时迈》
词性变化
◎ 叠
〈副〉
连续;接连 [on end;in succession]。如:叠次(迭次。一次又一次);叠连(重复;连接);叠接(连续收到)
◎ 叠
〈量〉
(1) 堆在一起或逐个堆放的大量东西 [pile]。如:一叠纸;一叠钞票
(2) 一簇结合着的但并非捆在一起的相似的条状物 [sheaf]。如:她的手中拿着一叠信
康熙字典
疊【午集上】【田部】 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7画
《字彙》同。
包含《叠》的名句
-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出自: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出自:郦道元《三峡》
-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出自:李商隐《潭州》
-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
出自: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
出自:辛弃疾《满江红·点火樱桃》
- 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
出自: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出自:辛弃疾《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出自: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 天际疏星趁马,帘昼隙、冰弦三叠。
出自:吴文英《暗香·送魏句滨宰吴县解组分韵得阖字》
-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出自:苏轼《花影》
-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出自: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出自: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 叠的词语 组词
- 叠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