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的笔顺分步演示

与《寸》字相关的谜语
与《寸》字相关的姓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寸
〈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2) [中医]∶寸口的简称 [a person's pulse on the wrist]
寸,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说文》。按,十发为程,而当一分,十分为寸。
布指知寸。——《大载礼记·主言》
肤寸而合。——《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
(3) 又如:寸田(三丹田);寸关尺(中医指寸口、关上、尺中的简称)
(4) 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cun, a Chinese unit of length]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5) 又如:寸男尺女(一男半女)。又指用于针灸取穴中的相对长度单位,如两乳头之间是8寸
脐下3寸是关元
词性变化
◎ 寸
〈形〉
(1) 引申为极短 [very short]
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寸幅(短信);寸旬(极短的时间);寸铁(形容短小的兵器)
(3) 形容极小的 [very little]。如:寸土必争;寸愿(微小的心愿);寸田(人胸中方寸之地。用以比喻心);寸进(形容进步极少);寸缕(极少的布制)
◎ 寸
〈动〉
协助 [assist]
两条棍响振天关,不见输赢皆傍寸。——《西游记》
康熙字典
寸【寅集上】【寸部】 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倉困切《韻會》《正韻》村困切,村去聲。《說文》十分也,人手卻一寸,動
謂之寸口。从又从一。《徐曰》一者,記手腕下一寸。此指事也。《家語》布指知寸。《前漢·律歷志》度量衡皆起於黃鐘之律,一黍爲分,十分爲寸,十寸爲一尺。
又寸者,忖也,有法度可忖也。凡法度字皆从寸。
又姓。《正字通》明嘉靖中梓潼令寸居敬。
又叶徒玩切,音叚。《庾信·喜晴應詔詩》伏泉遠習坎,隂風已回巽。桐枝長舊圍,蒲節抽新寸。叶上建傳堰獻。楊愼曰:巽音蒜,寸音斷,或曰建傳堰獻在今霰韻,古音霰翰諫三韻通。備考:《篇海類編》俗等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寸【卷三】【寸部】
十分也。人手卻一寸,動,謂之寸口。从又从一。凡寸之屬皆从寸。倉困切
说文解字注
(寸)十分也。度別於分。忖於寸。禾部曰。十髪爲程。一程爲分。十分爲寸。人手卻一寸動謂之寸口。从又一。卻猶退也。距手十分動
之處謂之寸口。故字從又一。會意也。周禮注云。脈之大
要在陽明寸口。倉困切。十三部。凡寸之屬皆从寸。
包含《寸》的名句
-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出自: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出自:晏殊《玉楼春·春恨》
-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出自: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出自: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出自: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
出自: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
-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出自:于谦《立春日感怀》
- 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
出自:沈约《咏新荷应诏》
-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出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出自:杜甫《偶题》
-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出自: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出自:石涛《荷花》
- 寸的词语 组词
- 寸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