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的笔顺分步演示

与《肠》字相关的谜语
与《肠》字相关的姓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肠
腸
〈名〉
(1) (形声。从肉,昜(
)声。本义:人和动物消化器官之一)(2) 肠子或肠子制成的食品 [intestine]。如:小肠;肥肠;香肠
(3) 内心,情怀 [heart]。如:心肠(用心;存心);肠肚(心思);肠荒(心慌意乱)
康熙字典
腸【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直良切《集韻》《韻會》《正韻》仲良切,音長。《說文》大小腸,藏府之二名也。《正字通》大腸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當臍右迴疊十六曲,盛穀一斗,水七升半。小腸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迴疊積十六曲,容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白虎通》大腸,小腸,心肺府也。腸爲心肺主,心爲皮體主,故爲兩府也。《詩·大雅》自有肺腸。《書·盤庚》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又《釋名》暢也,言通暢胃氣也。
又《博雅》詳也。
又羊腸,太行山坂名。《戰國策》趙聞之起兵臨羊腸。《史記·趙世家》羊腸之西。《註》太行山坂通名。南屬懷州,北屬澤州。
又無腸,國名。《山海經》無腸之國,在深目東,其爲人長而無腸。
又馬腸,獸名。《山海經》讙舉之山,雒水出焉,其中多馬腸之物。《註》馬腸,人面虎身,音如嬰兒。
又魚腸,劒名。見《三國蜀志》。
又草名。《博雅》鹿腸,蔘也。《又》馬腸,亦草名,葉似桑。見《山海經·讙舉之出註》。
又黃腸,槨名。《後漢·梁商傳》賜黃腸玉匣。《註》以栢木黃心爲槨也。
又《禮·儀志》治黃腸題凑,便房如禮。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腸【卷四】【肉部】
大小腸也。从肉昜聲。直良切
说文解字注
(腸)大小腸也。白虎通曰。大腸小腸、心之府也。心者、主禮。禮者、有分理。腸之大小相承受也。腸爲胃紀。胃爲脾府。心爲支體主。故有兩府。素問曰。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按所引白虎通從顏氏急就篇注所引也。藏府古通偁。如周禮注五藏倂胃、旁光、大腸、小腸爲九藏是也。从肉。昜聲。直良切。十部。
包含《肠》的名句
-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出自: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出自:鱼玄机《赠邻女》
-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出自:乐婉《卜算子·答施》
-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
出自:严仁《鹧鸪天·惜别》
-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出自: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出自: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出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出自: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出自: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出自:李白《古意》
-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出自: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出自:李白《长相思三首》
- 肠的词语 组词
- 肠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