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2、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4、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
5、战必覆人之军,攻必凌人之城。
6、人主使其民信如日月,此无敌矣。
7、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
8、说着成伍,烦言饰辞,而无实用。
9、说者成伍,烦言饰辞,而无实用。
10、治国刑多而赏少,乱国赏多而刑少。
11、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12、国危主忧,说者成伍,无益于安危也。
13、为国者,边利尽归于兵,市利尽归于农。
14、今夫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
15、以日治者王,以夜治者强,以宿治者削。
16、以良民治乱必削,以奸民治,必治必强。
17、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18、圣人之为治也,刑人无国位,戮人无官任。
19、君臣释法任私者必乱,而不以私害法者则治。
20、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
21、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
22、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23、主贵多变,国贵少变。国多物,削;主少物,强。
24、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25、得天下者,先自得者也;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26、圣人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则后于时,脩今则塞于势。
27、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8、故圣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名正,愚知遍能知之。
29、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30、有明主忠臣产于今世,而能领其国者,不可以须臾忘于法。
31、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
32、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
33、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以与乐成。
34、昔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必先制其民者也。
35、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
36、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
37、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38、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
39、夜治者强,宿治者削,君断则乱。故有道之国,治不听民,民不从官。
40、兵起而程敌,政不若者勿与战;食不若者勿与久;敌众勿为客;敌尽不如,击之勿疑。
41、强国之要,务在弱民。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42、今夫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探渊者知千仞之深,县绳之数也。故托其势者,虽远必至;守其数者,虽深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