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ng

孔子


拼音kǒng zǐ
注音ㄎㄨㄥˇ ㄗˇ
词性名词

孔子

词语解释

孔子[ kǒng zǐ ]

⒈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Confucius;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 丘,字 仲尼。鲁国 人。 《论语》一书,记有他的谈话及与门人的问答。

国语辞典

孔子[ kǒng zǐ ]

⒈  春秋时孔丘。参见「孔丘」条。

英语Confucius (551-479 BC)​, Chinese thinker and social philosopher, also known as 孔夫子[Kong3 fu1 zi3]

德语Konfuzius (Eig, Pers, ca. 551 - ca. 479 v.Chr.)​

法语Confucius

分字解释


※ "孔子"的意思解释、孔子是什么意思由查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与《孔子》相关的造句

与《孔子》相关故事

造句


1.孔子坐在老家曲阜的杏林里,学生们围着他团团坐定,孔老师清清嗓子就可以流畅地讲上两个时辰。

2.在孔子故居感悟其朴素的生平,去孔子研究院体味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游论语碑苑领略国粹艺术,到六艺城里体会修习“六艺”的乐趣……

3., 孔子从司空见惯的水中悟出了道理,可见是有教无类。

4.子贡17岁那年游学鲁国,拜孔子为师,孔子曾将其比作“瑚琏之器”,说他可成大器。

5.一方面反映了老子、孔子、项橐这些圣人先贤们的崇高地位和汉代时人们对他们的敬仰,另一方面,也赞扬了孔子学无常师的风范。

6.孔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孟子曰:“孔子说得对!”。

7.一百零四、再者,在1966到1976文化大*命的那几年,我们看到有些人对孔子学说极尽批判之能事,但今天他们又成为拳拳服膺孔学的学者,我们要如何将他们的思想或著作当真呢?

8.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9.倘若不是孔子,我们也就不会知道仁的思想真实的涵义!

10.经分析探讨各章节后发现,《易经》蒙卦和《论语》中孔子的古典教育观,如启发式教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贵乎专心、同侪学习、自我反省、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从运动中培养德行等教育思想,均适用于现今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