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范文(一)
教师节小品剧本 老师家长搞笑小品 (应聘家教)
人物:老师——男,45岁,吴之思
家长——女,32岁,严玖生
道具:双肩背包、手提袋、三人沙发、单人沙发、茶几、茶杯
场景:学生家长家外景、内景
门外:吴之思上,戴着深度近视眼镜,身着中山装,脚穿皮鞋,背着双肩背包,左手拎着手提袋,袋子外面写着脑白金,右手拿着一张纸条,急急忙忙地:唉!做人民教师,一做就是22年,以前看书这样看(正常看书距离),现在这样看(凑近眼睛看)还看不清楚,你还别说,我就喜欢这职业,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你瞧瞧,荣誉证书就是一大袋子,现在都快成老头了,被老婆,哦,不对,是孩子妈,逼我出来去聘家教,她说得也有道理,老师和医生一样越老越值钱,搞第二职业还能挣钱,我们家两口子都是教书匠,她教数学我教语文,也赶赶时髦,挣点小外快。我这是人生的第一次啊。到了,(看着手里的字条)霞西楼1栋101室,(站在门前整理衣服,发现两只鞋垫都走出来了,急忙弯腰整理)我说了不穿皮鞋,非要我穿,(刚刚整理好一只鞋垫,突然,门开了,他吓得瘫坐在地上,慌忙把另一只塞进裤兜里)。哎呀,孩……孩子妈,吓死我了。
严玖生:孩子妈?你是?
吴之思:孩子爸!我孩子的爸。你是学生?(连忙站起来,凑近学生家长看了看)这么大年纪呀!
严玖生:我很老吗?
吴之思:做学生大了点,做家长也嫩了点。
严玖生:我就是学生家长。
吴之思:哦,你……你是家长?不像。
严玖生:你是来应聘家教的吗?我正等着你。
吴之思:对对对,来应聘家教的。
严玖生:里面请!来应聘,还送礼,“送礼就送脑白金”,不愧为是当老师的,看第一眼我就喜欢。
吴之思:你……你喜欢我,我走错了门,我不是来相亲的呀?哎呀,糟糕,这个死老婆子怎么给错了地址啊。(转身就跑)
严玖生:回来,回来,没错,是我应聘家教。
吴之思摘下眼镜擦了一下,看着严玖生:没错?真的没错?
严玖生:没走错,我应聘语文家教。
吴之思:不……不好意思啊,孩子妈,啊啊,家长。
严玖生:我刚才是说你来应聘,还给我带礼物,第一印象很不错,年龄大的老师就是知书识礼我喜欢。
吴之思:还是喜欢啊,家长,暧昧的字眼请你不要随便说出口,一是显得你轻薄,二是我会遐想。
严玖生:好好,我注意言辞。您请坐!
吴之思坐在单人沙发上:嗯,这不是送给你的礼物,这是我……。
严玖生:不是送给我的呀?没关系,送了我也不会收。请喝水!(坐在双人沙发上)
吴之思恭敬地起身,接过杯子:学生不在家?
严玖生:上学去了呀!
吴之思:没有其他人在家吧?
严玖生:没有,怎么呀?
吴之思:我随便问问的,怕有其他生人在场,没有人就好!
严玖生:我爱人上班去了呀。
吴之思:不会提前下班吧!
严玖生:哦,不会。老师怎么称呼呀?
(吴之思恭敬地起身,严玖生也站起来)吴之思:鄙人小姓吴,口天吴,名之思,之乎也者的之,思想者的思(做了一个思想者的动作)。
严玖生:吴之思,无知识?(面朝观众)无知识还敢来应聘语文家教。
...................................
家长范文(二)《村长》大旱中舍小家顾大家的贵州精神。
改编导.演: 段劲松
人物:妻子、女儿 丈夫
道具:桌子、板凳、
开场:妻子忙家务,小芳在旁边玩
女儿:妈妈,爸爸知道我生病了吗?
妻子:知道啊!
女儿:那爸爸为什么不回来看我?
妻子:爸爸工作忙,没时间啊。
女儿:为什么别人的爸爸工作不忙?
妻子:因为爸爸是劳模啊,又是我们村的村长, 现在他在抗旱一线,爸爸脱不开身,懂吗?
女儿:知道了,可是我真的好想爸爸。
妻子:小芳先把药吃了去睡觉,等你睡醒了,爸爸就回来了。
女儿下,妻子继续做家务。
丈夫:我回来了。
妻子继续做家务不理睬丈夫。
丈夫:嘿、嘿、嘿,挺忙啊,你看我从村里带什么回来了。(将矿泉水瓶放在桌上)来,我帮你。
妻子:一边去。
丈夫:小芳呢?高声喊:小芳爸爸回来了。
女儿跑上:爸爸你怎么才回来,我都四个多月没看见你了,我和妈妈都好想你。
丈夫:爸爸也好想你们,来爸爸看看,感冒好了没有?(拿水给小芳)
女儿:爸爸回来,我的病就全好了。
妻子:你还知道你有女儿啊?
丈夫:这不是我是我的宝贝女儿吗?(抱小芳一下)
妻子:小芳昨天还在医院打吊针,给你打了多少电话,你都说回不来,今天刚好一点,你倒回来了。哼!
丈夫:我知道辛苦你了,这屋里屋外的全靠你一人操心,但我也是没办法,再说我这不是回来了吗?
妻子:回来了,小芳发高烧,你管过一天吗?你哪一点象个当爸爸的,你心里根本没有我们母女俩。
女儿:爸爸,妈妈好象生气了,你可要小心哦!(和小芳做手势)
丈夫:小芳,给爸爸买包香烟去。
丈夫扶妻子坐下,试图亲热。
丈夫:好了,别生气了。我们村谁不是一样。你知道的,小王他老婆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生了,不也是两个月没回家,就给家里打了几个电话。
妻子:那你呢?一走几个月,连电话都没有一个。
丈夫:你不是给我打了吗?
妻子;我是给你打了,可那有用吗?我打电话给你说,我们家的油菜地快不行了,你说村里的百亩油菜郁郁葱葱,金灿灿的花海望不到头,我打电话说女儿发高烧,你说可以增加抵抗力。亏你说得出口。别人家遇事都有男人顶着,可我呢,真后悔当初真是瞎了眼,怎么就嫁给了你?
丈夫:干吗这样说话?我是一村之长,你是知道的,在乡村道路,在田间地头,一支支“抗旱轻骑”,“民兵突击队”,“巾帼抗旱服务队” 繁忙穿梭,打水井,修水池,截潜流,掏山泉,保苗床。。。我这不是没办法吗。
妻子:全世界的男人就你一人最忙,那我问你,前两天我在街上遇见你们村委会的小刘,为啥他能休假,你就不能?
丈夫:人家小刘都三个月没回家了,这回他妈妈住院,想看看他,放他一天假,你说我这当村长的总不能一点人情味没有吧?当年你不也是看上我心眼好,有上进心。
妻子:就你伟大!那我呢?谁来体谅我?
丈夫:我怎么不体谅你,我这么辛苦的工作,不就是为了让你和女儿过得好一点。
妻子:你越说我越来气。你看看和我一块长大的雪梅,人家的老公才叫会挣钱天天穿名牌,坐小车。再看看咱家里穿的、用的,你还好意思说?
丈夫:那你为啥不嫁他去?
妻子:你!你混蛋!
丈夫:你这辈子只有嫁我这小村长的命,我是没钱让你天天穿名牌,坐好车。可我也在努力让你过得好一点。
妻子:你还有理了,我告诉你这个家,有你没你一个样。你最好是死在外面别回来,省得我心烦。
丈夫:那我可走了。
妻子:你走啊,马上走!
丈夫:你以为我不敢?
妻子:你走,走了就永远别再回来。
丈夫:我可真走了。(丈夫拿包做势要走)
(妻子用手指着大门):你!你!
女儿:拿烟上:爸爸,你要去哪里?
丈夫:你妈妈要赶我出去。
女儿:爸爸,爸爸我不要你走,
丈夫:我就知道有人舍不得我走
女儿跑到妻子面前:妈妈你别赶爸爸走,我要爸爸。(妻子抱着女儿哭)
丈夫:-----老婆!
妻子:哭着说:你还知道我是你老婆!!!
丈夫接过女儿:去,给你妈拿条毛巾。
丈夫:快别哭了,让小芳看见多不好,我知道我对不起你,让你受委屈了。可当初结婚的时候我就给你说清楚了,我是一个村官,是农民的帖心朋友,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象别的夫妻那样,天天厮守在一起,这一次咱们村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干旱,党和政府大力的支持我们,社会各界无私的援助我们,县政府及时为受灾的群众解决困难,你说我这个村长能不带领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实行生产自救吗?现在老百姓是最需要我的候,我能离开他们吗? 妻子:那也不能几个月不见人影吧?
丈夫:我呀,只要等老天下雨了,一定好好陪陪你们,
妻子:谁还敢相信你!
(女儿拿毛巾上)。
(丈夫接过毛巾):来把眼泪搽了。英子呀,对不起,跟着我让你受委屈了,
丈夫:小芳,都怪爸爸不好,没有时间陪你,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爸爸有时间带你到县城去玩,想吃什么,爸爸就给你买。
女儿:好啊!爸爸,我要吃雪榚。
丈夫:好的,我们去吃雪榚。
妻子停止哭泣:你不会再骗我们吧?
丈夫:我哪敢,骗谁,也不能骗我的老婆大人,对不?
妻子:油嘴滑舌!
丈夫:好了,雨过天晴。
妻子:去你的!!
丈夫:(看了看表) 英子, 我现在必须马上赶回井站,早一分钟出水,就早一分 缓解人畜饮水难问题,尽量减少老百姓的损失啊!
妻子:不行,你刚到家,水还没喝上一口。
丈夫:对不起,我真的得走了,现在由于久旱未雨,不但钻井的深度比以前提了好多米,每天都遇到停电,沒有电就不能施工,今天工电局的同志说下午有电,我得抢时间啊!
妻子:换别人去不行吗?
丈夫:可其他人都很忙,再说,如果出了安全事故,我怎么对得起父老相亲.
妻子:你就不能不去?
丈夫:我是村长,我不去谁去。
妻子:那要去,我陪你去,
丈夫:家里离不开你,女儿需要你,英子,我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你要注意身体,多保重。。。
妻子:(望向丈夫,迟疑片刻,慢慢将手移开,妻子转身走下)
女儿:爸爸你又要走吗?你走了,什么时候才回来呀!爸爸,你什么时侯带我到县城吃雪榚呀!
(丈夫两眼含泪):会的,等爸爸忙完这阵,一定带你去。
女儿:来,拉勾----爸爸,我会想你的!你要早点回来,
丈夫:你在家要听妈妈的话,你是好孩子,要帮爸爸照顾好妈妈。
女儿:我知道了。
(丈夫转身欲走,妻子拿包上)
妻子:把这些干净的换洗衣服带上,自己注意身体!
丈夫:谢谢你!!
丈夫走到门口,突然停下,(音乐响起)转身拥抱妻子和女儿。
丈夫:我爱你们,也爱这个家!
家长范文(三)长 霞 回 家
(小品)
编剧:马 明(个旧二中)
人物:任长霞(登封市公安局局长)
卫春晓 (任长霞的丈夫,律师)
张 妹 (上访者)
肖 远 (《法制时空》记者)
(报幕语: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是河南历史上的第一个女公安局长,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中国十大女杰,她把有限的生命时光几乎全都用在了事业,她把生命最壮丽的一刻留在了嵩岳大地……这是她牺牲前二十天的一个傍晚,她回到郑州的家。请看小品《长霞回家》。)
(客厅。沙发。茶几。餐桌。茶几上有一叠报纸。春晓上场。)
春晓:(抖动围裙)一看我这副模样,你准猜到,我是这个家的最高领导——家庭“主男”,领导我们家的锅碗瓢盆,兼管油盐酱醋茶。我们家长霞别说十天半月,就是一月两月也难得回家一次。不过,还好,她还知道这是她的家,今天总算来电话说:“有事回家”……(门铃声)这不,人到啦!——
春晓:(走去开门)咳!忙得连家门钥匙都忘了带。
(春晓开门。伸臂欲给长霞一个拥抱;长霞示意后面还有人。)
张妹:卫律师好!
长霞:春晓,这是张妹!张妹代他卧病在床的父亲多次上访,已经快快两年了。你是学法律的,你帮看一看,是不是有冤情,看有没有这个可能。
春晓:(怨气中含有关爱)我就知道,你这个公安局长呀,要么不回家,一回家呀,那准有“情况”!
长霞:春晓!
春晓:每次回家,不是把办案会开到这里,就是把办案卷宗搬到这里。这哪是你的家呀?整个一个“登封公安局驻郑州办事处”嘛!
长霞:(推春晓向餐桌)春晓,帮帮忙!
张妹:卫律师,麻烦您了!
(长霞手机响。春晓和张妹走到餐桌前坐下。春晓看上访信。
长霞:(接听手机)……好,马上重新立案侦察,明天就展开外围调查。……注意工作方法,注意保护好证人。……好,就这样。
(长霞开始做家务。收拾茶几、取盆往里放衣物。长霞手机响。)
长霞:(看手机;接听手机)郑局长,您好!……是的,“
3、19”大案已经到收尾阶段,,一旦结案,我会立即向您汇报。……好,好!……我记得,怎么会不记得?……您当初把我放到登封时就说过,任长霞一踏上登封的土地,登封63万老百姓的治安问题、交通安全,还有文物古迹闹不闹火灾,全是任长霞的责任!您还对登封老百姓说,任长霞这个从郑州来上任的公安局长,包退包换!……好,郑局长,您放心,我一定做好!……好,结案时再向您汇报!
(长霞放下手机,继续做家务。不一会,门铃响。)
长霞:(边看手表边向门走去)谁呀?(门开。《法制时空》记者肖远气喘吁吁上。)
记者:(江浙口音)啊呀呀,任局长呀,总算堵到你了,总算是没有白跑呀!
长霞:我说是谁呢,原来是肖记者啊!
记者:任局长呀,要采访您这个公安局长是不是我还得去进修一门警察的“侦察学”呀!
长霞:(开玩笑地)大记者,你的跟踪术不简单啊!消息真灵,这不,我前脚才进门,你后脚就跨进来了。
记者:岂敢,岂敢!任局长,我们的口号是:《法制时空》,与你同行!法制记者,在你身边!
长霞:(笑)对,在我身边!——怎么,又是“
3、19”大案专访的事?
记者:是呀!是呀!
长霞:上次不说好了吗,“3 、19”案子一结,我就和你联系?
记者:这个我是知道的,我是知道的。(职业性地掏出笔和本子)请问任局长,全省上上下下高度关注的“
3、19”大案进展情况如何?(长霞欲言,记者示意话没完)请问:“
3、19”大案什么时候结案?……
长霞:(爽朗地笑)你这不采访上了吗?
记者:简简单单地谈一谈也行嘛!
长霞:正像你们记者有你们记者的工作纪律一样,我们警察也有我们警察的工作纪律呀!……还是那句话:案子一结,我们再谈。好吗?
记者:(无妥协之意地)请问:登封老百姓为了表达他们对你及你们公安干警的祟敬和感激之情,把“有为而威邪恶畏,为民得民万民颂”十四个大字的“功德碑”敲锣打鼓送到公安局,要立在嵩山广场上,可你却把它挪到了公安局后院不起眼的地方,这是为什么?
长霞:(笑)大记者,改天再谈,好吗?
记者:就谈一点,就谈一点。
长霞:好,就谈一点。公安局是干什么的?是保护人民的盾,是对付敌人的刀,破不了案,群众把公安局叫做“粮食局”,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做的……(手机铃响)……“
3、19”结案时,我们会向社会公布整个案情的!(接听手机。这时春晓与张妹已谈完,起身。)
长霞:(用手捂手机,回头对记者)肖记者,这次就这样。行吗?
记者:(极不情愿地点点头)……
(长霞走到一边听电话;春晓与张妹走到台中)
春晓:(送张妹至门口)张妹,这上访信我留下再琢磨琢磨,如果所写的与实情无大的出入,那应该说这是一个冤案……
张妹:(点点头)谢谢卫律师!谢谢卫律师!
张妹:(与春晓握手道别见)卫律师,麻烦您啦!
(张妹见长霞还在打电话,便轻轻挥挥手;长霞也挥了挥手算是道别。)
记者:(目光离开采访本子)冤案?什么冤案?(向张妹)小姑娘!……(记者朝门口跑去,并回头与春晓、长霞匆匆道别)小姑娘!……(记者下)
长霞:……好,第三个方案成熟后,再把每一个环节认真检查一遍,然后组织落实……行,行,……就这样!回头见!
春晓:长霞,张妹的事我已帮了,你的电话也该打完了,现在我们是不是应该解决“温饱”的问题呀?
长霞:春晓,(看手表)你我工作都忙,是不是凑合一下就行了。
春晓:凑合?又是凑合?你哪天不是凑合?难得回家一次还是凑合!
长霞:这不是工作忙吗!
春晓:你不天天这样吗?听你们局里的人说,你每天晚上休息很晚,早上又起得早,早上查岗回来饭都凉了……你再这样下去,非把身体拖跨不可,真要拖跨了,别的不说,你还怎么“立警为民”呀?怎么为登封63万人民打黑除恶保平安啊?
长霞:有这么严重?
春晓:就有这么严重!
长霞:(玩笑地)看来,为了“打黑除恶保平安”,我还得接受春晓同志的这个晚餐?
春晓:(玩笑地)局长大人,您说呢?
长霞:听候发落!
春晓:长霞,你不想想,你到登封都快三年了,隔三差五也会回郑州开会、汇报工作什么的,可你算过吗,呆在家里的时候有几次?偶尔回家一次也就是看看尧尧,说两句话,呆十来分钟二十分钟,抬起脚,说走就走……
长霞:(欲言)……
春晓:(示意不让长霞插话)别说回家,连每次打个电话说的话,除了孩子还是孩子,孩子怎样,学习怎样。怎么不问问我,孩子我带这么长时间,家务又雷打不动是我的,律师的工作又没个准钟点,容易吗?你问一声工作忙吗,家里人好吗……(长霞手机铃响)
长霞:(接听电话)……是我!您说!……冯叔叔,这不行,绝对不行,有警不出,躲在屋里打麻将,这样的警察有一个我开除一个,有两个我开除一双!……这事呀,您老的心情我能理解,可是……冯叔叔,您和我爸爸以前不是对我说吗,咱当官可要当清官,别当贪官,别给祖宗争骂名!……对,对!……对,对对!……您能这样想就好。……好,抽空我来看您!
春晓:(接未说完的话)……说实在的,有时想想也真是的,你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子,个头比雷锋高不了多少,可上千号人的一个公安局让你管着,就是一个男人也不容易呀!工作忙我能理解,可你给家里打个电话总不是一件难事吧?可你问过吗?我不就是想听一句两句暖心的话嘛!
长霞:(笑)哎呀,春晓,都老夫老妻了,还要听“甜言蜜语”?
春晓:难道我的要求过分吗?难道我没有这个权利吗?
长霞:瞧你,弄得像站在你的辩护律师席上似的,又是“要求”,又是“权利”的。——你有,你当然有这个权利!
春晓:你工作忙起来常常忘了吃饭,上次你好不容易来个电话说:春晓,我想吃你做的饭了。我高兴得什么似的。可我忙碌一阵好不容易把你喜欢吃的饭菜弄上桌,你一个打话打来:“春晓,有新工作,回不来了!”
长霞:(内疚地扶春晓手臂)……
春晓:每次打电话给你不是“我正开会哩”,就是“我在出警”,“叭——”,把电话挂了;连晚上十二点多钟打过去,你都还是“出警回来,正往局里赶呢”!……
长霞:好,我接受大律师的批评!——现在,我们正式开始:准备晚餐!
春晓:这还差不多。……好,还是按“文件精神“——
二人:——四菜一汤!(相对而笑)
(长霞推春晓进厨房)
春晓:(回头)……哦,还有,不是我说你,有时吧,说你回来,还不如不回来呢,手里拿个手机就没有个消停的时候,三年了,到现在我都还一点也不适应……(话音未落,长霞手机铃响;春晓闻声苦笑着摇摇头进厨房。)
长霞:(接听电话;无声)……喂——
(儿子尧尧“画外音”)
尧尧:妈!我想你了!
长霞:尧尧,妈也想你呀!
尧尧:(低声抽泣)……
长霞:(着急地)尧尧,你怎么了?怎么了?
尧尧:……妈,你终于有这样一个电话没说“在开会”、没说“在出警”了。
长霞:(动情地)尧尧,妈现在没开会,也没出警,妈今天——回——家——……
尧尧:妈,我想回家!
长霞:尧尧,你刚做完腰椎手术,千万别乱动,听医生的话,听阿姨的话,啊?
尧尧:嗯!——妈,你说过,我出院时你会来北京接我的,是吗?
长霞:是的,妈说过,你出院时妈一定来接你!
尧尧:妈,我会数着出院的日子等你来的!
长霞:(伤感地)妈,会来的……
尧尧:妈,我会等着的,我会等着的……
(长霞缓缓放下手机,走到沙发旁将要洗的衣物往盆里放。春晓手端一碟子从厨房里出。)
春晓:(夸张地)凉菜一碟!来啰!(见长霞神情异样,不无诧异)
春晓:长霞,刚才谁来的电话?
长霞:尧尧。……春晓,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
春晓:(宽慰地)好啦,好啦!别那么伤感,这可不像登封那个让“砍刀帮”都闻风丧胆的公安局长哦
!——(见长霞准备洗衣物)算了,这次洗衣服的“必修课”就免了,一会儿就开饭。
(春晓要端走脸盆,长霞执意从春晓手中夺回;春晓不再坚持。春晓进厨房;长霞继续刚才做的事。突然,长霞手机铃声大作。)
长霞:(停下手中的活,接听电话)我是任长霞!……什么时间?……(看手表)好!好!……我十五分钟后赶到局里!
长霞:(朝厨房)春晓!春晓!
春晓:(从厨房急出)什么事?长霞!
长霞:(边说边收拾公文包)刚接到电话,“
3、19”大案出现新情况,我得立刻赶回登封,现在我就得走!
春晓:真是说走就走呀!咳,不管怎么说,你也得吃点东西呀!
长霞:来不及了,没有时间!
春晓:当警察的是不是都得这样呀!(春晓转身向厨房)
长霞:春晓,等“
3、19”案子一结,我们一起去北京接尧尧!……春晓,我走了!(长霞急匆匆向门口快步走去;春晓从厨房中拿着两个包子出来。)
春晓:(追出门外)长霞,把这个带上!……
——剧终
家长范文(四)时间:当代
地点:周芳家
人物:姗姗——10岁,周芳的女儿
美琳——30余岁,周芳的朋友
张嫂——30余岁,农村种养户
[渐渐点亮的烛光,这时,观众可以看到姗姗正一口气将烛光吹灭。
[之后,舞台上非常宁静
[突然,响起门铃声,姗姗一跃而起打开门
姗姗:妈妈——
[但是,门外站着一个她不认识的女人
姗姗:阿姨,你找谁?
张嫂:我找周乡长,她在吗?
姗姗:妈妈还没有回来,她说她今天一定要赶回来的。
张嫂:她又到乡下去了?
姗姗:去了两三天了,要不,阿姨,你进来坐,我们一起来等她。
张嫂:哎!(进屋)
姗姗:阿姨,你找我妈妈有事吗?
张嫂:整整两年了,我一直想来看看她。乡下人没什么拿的,给她捉了一只土鸡,给她补补身体。
姗姗:阿姨,你是我妈妈的朋友吗?
张嫂:朋友?对,我们是朋友,永远的朋友。
姗姗:……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呢?她说过她今天一定会赶回来的呀!
张嫂:(发现桌上的蜡烛)今天是你的生日对吗?姗姗。
姗姗:还有我妈妈,我今天满十周岁,妈妈说她一定要赶回来,我们母女俩好好地过一回生日。
张嫂:你跟你妈妈是同一天生日的?
姗姗:对!
张嫂:哎呀,那可太好了,买生日蛋糕了吗?
姗姗:妈妈说她回来的时候,一定会给我买一个好大好大的生日蛋糕的。
张嫂:姗姗,你等一下,阿姨去帮你买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
姗姗:这不行的。
张嫂:这有什么不行的?我和你妈妈不是朋友吗?放心吧!给朋友买一个生日蛋糕算不了什么,等着,我一会回来。
[张嫂下
[稍顷,门铃响
[姗姗又一次扑向门边
姗姗:妈妈——啊?是美琳阿姨
美琳:姗姗,生日快乐!喜欢吗?
姗姗:啊,复读机,谢谢美琳阿姨。
美琳:妈妈还没有回来吗?爸爸呢?
姗姗:爸爸到县城开会去了,今晚不回来了,妈妈下乡去了。
美琳:这个周芳也真是的,把自己的生日与女儿的生日全忘了,工作再忙也不能这样啊!
姗姗:妈妈说,今天是我满十周岁,她今晚一定会回来的。美琳阿姨,等今天妈妈回来了,我要献给妈妈最好的生日礼物。
美琳:最好的生日礼物?
姗姗:对,我还要告诉她,现在我一个人在家再也不害怕了。
美琳:(拥住姗姗)姗姗,好孩子,原谅你妈妈,谁叫她是个乡长。
姗姗:美琳阿姨,乡长的工作真的那么难吗?
美琳:难,很难,为了这很难很难的工作,你妈妈,还有乡里其它的叔叔伯伯,阿姨大婶付出的太多了。
姗姗:可我每次问妈妈说苦不苦,累不累,妈妈都说她的心里甜。
美琳:……今天你妈妈可能回来得晚了,阿姨来陪你过生日,我去给你买生日蛋糕。
姗姗:不用了,刚才来了一位阿姨,她买生日蛋糕去了。
美琳:你认识她吗?
姗姗:不认识,但她说,她是妈妈永远的朋友。
美琳:那好,我到厨房里去弄点菜,等那位阿姨买生日蛋糕回来,我们好好地庆祝一下,祝你生日快乐。
姗姗:谢谢美琳阿姨。
[美琳进厨房
[姗姗放下电话,然后来到书桌前复习功课。
[张嫂提蛋糕上
张嫂:姗姗,喜欢吗?
姗姗:啊!好大的生日蛋糕,阿姨,谢谢你!
张嫂:不用谢!只要姗姗喜欢,就比什么都好!(发现厨房里有响动)哎,姗姗,你妈妈回来了?
姗姗:还没有。
张嫂:那厨房里有响动,是不是小偷?
姗姗:不是的,是美琳阿姨,她是来给我过生日的。
张嫂:真的?那可太好了!姗姗,你妈妈不回来,我和那位阿姨给你过生日。
姗姗:哎!
[美琳围着围裙上
美琳:这位大嫂,你是?
张嫂:我叫张小英,大家都叫我张嫂,是从石坪村来的,是周乡长的朋友。
美琳:我叫李美琳,在乡下搞了个生态农业园,也是周乡长的朋友。
张嫂:这么说,我们也是朋友?
美琳:那当然,周芳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来,快坐。
[姗姗倒茶
姗姗:两位阿姨,请喝茶。
张嫂:姗姗可真懂事。
姗姗:阿姨,你们慢慢聊,我到里屋做作业去了。
美琳:去吧,有什么不懂的就出来问阿姨。
姗姗:哎!
[姗姗下
张嫂:美琳,你认识周乡长多久了?
美琳:读中学时就认识了,我原来在县食品公司工作,可后来我下岗了,生活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正在我苦闷、傍徨的时候,周芳找到我,她对我说:美琳,到乡下来吧!这里照样大有作为……
张嫂:周乡长她说得对!
美琳:是啊!周芳她说得对!通过这些年在乡里搞生态农业,我才真切地认识到,在农村的这片广阔天地里,我们确实是大有作为,你看这些年我们乡里的发展,你看那又红又大质量上乘的西红柿,你看那满园飘香的美国红提,还有父老乡亲们的腰包里越来越多的人民币……张嫂,这一切多美!
张嫂:这一切真的很美!可周芳他们付出得太多太多……
美琳:哎,说了半天,你是怎么认识周芳的?
张嫂:那是三年前的春节,我与丈夫还有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在外地打工,由于老板拖欠我们的工资,我们回不了家。我们给乡里打电话,周乡长立即成立了乡政府为农民工讨薪的工作队。在她的努力下,我们拿到了工资,回家那天,周乡长在乡政府请我们这些农民工吃饭,她说,乡亲们,回来吧!他乡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建设好我们自己的家园,那才是我们永远的梦想与希望……
美琳:这是她常说的一句话。
张嫂:这些年,我们山里的乡亲们都富了,可她说,仅有钱是不够的,新农村里必须有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美琳:所以,她就这么一门心思地扑在乡下,女儿过生日,自己也过生日……
张嫂:她呀,把她的心全部交给了我们这些农民兄弟了,唯独没有她自己、她的家人。
美琳:算了,她不回家,我们来给姗姗过生日。
张嫂:只是委屈这孩子了。(对内)姗姗——
姗姗:妈妈,妈妈,是妈妈回来了吗?
美琳:姗姗,作业做完了吗?来插蜡烛,我和阿姨陪你过生日。
姗姗:哎!
[张嫂、美琳、姗姗插蜡烛。
[她们点燃了蜡烛
姗姗:阿姨,你说,妈妈那里有生日蛋糕吗?
美琳:姗姗,妈妈是大人了,她不喜欢生日蛋糕的。
姗姗:阿姨,你看,这是我献给妈妈的生日礼物。
[姗姗拿出一张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奖状
张嫂:三好学生!姗姗,你真能干,妈妈一定会高兴的。
姗姗:可惜今晚妈妈没回来。
美琳:放心吧,姗姗,妈妈会看到的,这奖状就像一朵花儿开在妈妈的心底,永远也不会枯萎,她永远都会那么灿烂、鲜艳、明亮。
张嫂:姗姗,吹蜡烛吧!
[三人围在桌前
[电话突然响起
姗姗:肯定是妈妈打来的。
[姗姗接电话
姗姗:喂,妈妈——
[周芳的画外音:姗姗,妈妈祝你生日快乐。对不起了,好女儿,这些天妈妈正在乡下忙着,等忙完了这段,妈妈再回去给你买生日礼物!
姗姗:妈妈,我不要礼物,我只要妈妈……
[周芳的画外音:姗姗,好女儿……我知道,妈妈这些年为了乡里的工作,欠你和你爸爸的太多太多了,请你们原谅我,等以后,我再加倍地报答你们,姗姗,妈妈不是一个好妈妈……
姗姗:不!妈妈是世界上最好最好的妈妈。
[周芳的画外音:姗姗,妈妈祝你生日快乐!
姗姗:妈妈,姗姗也祝你生日快乐!
张嫂:周芳,生日快乐!
美琳:周芳,生日快乐!
姗姗:妈妈,生日快乐——
张、美:乡长,生日快乐——
[《人民公仆》的音乐起
[姗姗捧着生日蛋糕
[灯渐暗,只剩下烛光
[幕落
家长范文(五)时间:现代,夏。
地点:某地税税务所,办公室内。
人物:杨婕——女,基层税务所长,28岁,性格泼辣但有人情味儿。
冉总——某大公司经理,派头十足,却拖欠税款。
李秘——男,年龄不明,冉总秘书,势利,逢迎的小丑式人物
幕启:(杨婕办公室,一桌两凳,桌上有电话、文件、水杯等。杨在打电话。)
杨:喂,小张啊,今天双休日,卖体育彩票的现场,要多去几个人啊。对,嗬!奖品小到自行车,大到夏利汽车?全是重奖啊!别忘了这可是征个人所得税的好时机。对!抽奖不结束,征收员不下岗,别让税跑了!没听清?我说,别让税跑了!
(李秘书探头探脑上。听见杨的话。)
李:早就听说这个女人不寻常,还是什么“地税之星”!在她手里一分税也逃不过去!雁过她也能拔根毛下来!你听听,真是收税收疯了,人家摸彩票碍她什么事?得个多不奖容易,一辈子能碰上几回呀?她还不放过!要我说呀,什么地税之星?生意人的煞星!(向内低喊)冉总!冉总!
(冉鬼鬼鬼祟祟上,到了门口又摆出派头。)
冉(悄悄地):姓杨的女人在吗?
李:在,在,就一个人,在里边打电话呢!
冉(一喜):噢?还不快进去!一会人多了就不方便了!
(李敲门。杨内应。李、冉进。)
杨:喔,冉总经理,李秘书,请坐!
李(抖擞精神,牛哄哄地):杨所长,按理说呢,应该是你上门找我们收税,不过,看在你跑了八趟的份上,我们冉总经理在百忙之中,亲自光临···
杨(不软不硬的):您说错了,自觉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你欠税我不去催,就是我失职,对国家不负责。你们公司成立三年,欠税两百三十万,不但不缴,甚至抗税,那是贱踏法律,是可耻的。因此,我上门催税,不等于说是我低三下四去求你们。你主动来缴税,也不说明是你屈尊,在道理上我并不欠你什么!所以还是请您坐下,我们谈点实质问题,否则冉总百忙之中抽出来的时间不是浪费了吗?
李(尴尬地):你!
冉(圆滑地):杨所长,杨所长——我们今天就是特意为税来的!
李:是呀,我们冉总的时间就是金钱,
杨:冉总经理,既然这样,今后象缴税这类事情,只要交给贵公司的财务人员来办就行了,我们并不想占用您宝贵的时间······不过,我猜冉总今天大驾光临,恐怕不是为了缴税,而是为了我们刚刚执行的保全措施吧?·····
冉:杨所长聪明,聪明!我,我不是·····是······
李:我们要请你说清楚,为什么查封我们公司的货,还准备拍卖!你们也太过份了!封了货,我们怎么经营,拿什么钱缴税?还有,事先为什么不通知,不打招呼,不······
杨:冉总,还记得我第八次上门催税时的话吗?我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你再不缴税,我们要采取保全措施了,到时候不要怪我们不给面子!你当时是怎么说的?你说,面子?面子值钱么?你们不就是想要钱么?请便,我没钱!
冉(装糊涂):我说了吗?不可能啊,李秘书,有这回事么?
李:哪一次?八次我自始至终都在呀!没听说!再说啦,我们冉总,待人接物从来都有绅士风度,这口气就不象!
杨:那么三次催缴通知书可是您冉总亲自签收过的,难道也没有发生过?三次催缴通知书啊!我们还不算人至义尽吗?如果每一个纳税单位都象贵公司一样,我们的工作该怎么作,我倒要请教请教了。
冉(恶声恶气的):那——你们是要动真格的了?
李(充白脸状):杨所长,你,你能不能和别的领导再商量一下,可不能又查封又拍卖,那样,我们公司的信誉就砸了!再说我们冉总是本地人,弄得他人不人鬼不鬼的,以后怎么抬头?
杨:形成目前这种局面,完全是你们自己造成的,我们也不愿意看到。查封的决定是请示上级批准的,改变是不可能的。
冉(变脸,淌汗,发泄地):查吧,封吧,要不了一个月,我冉某人又是一个总经理!姓杨的,你要是让我过不去,我也让你过不安生。
李:你砸了我们的饭碗,我们就带着老婆孩子到你家去吃住。
杨(一笑):随便,看在朋友面上,也许我会给你一碗饭。但所欠的税你要一分不少的交上来。我们是按税法办事,你如果不服,可以向市地税局提出复议,再不行还可以上告。 杨:你这话的意思是——
(冉示意李说,自己踱到一边)
李:没什么意思,人和人之间还是要讲些人情的嘛!我们这200万不能白交,咱们做个朋友好不好?(从包内拿出个红包放在桌上)
杨(抑揄地):这一套好象行不通吧?
冉(羞怒):姓杨的,比你官大的,我见得多了,咱们走着瞧!
杨:再见。
(冉、李怒下。电话铃响,杨接电话。李返回拿忘记的手绢,听见杨的电话······)
杨(听电话):喂,大嫂,我是杨婕。什么?你中了特等奖?哇!真的吗?!太好啦!祝贺祝贺!什么,不给领奖?为什么?要上个人所得税呀?对对!是有这一条规定,我来帮你算算······个人所得税是百分之二十······什么,就是,起码两万!是有点儿心疼······对,是我们所管的地段,人也是我们所的,让我帮忙啊?(李敏感的注意听。以为抓到了把柄,兴冲冲跑下去喊冉总······)
杨(为难地):这个忙可有点儿······也不能少交,税额谁定的?国家定的呗。我?我不过是个执法的。我说大嫂,说心里话,我也想帮忙,自己哥哥不帮帮谁呢?可那奖卷上印着税票号码,不上税,我也没办法领奖品!蒙混过关?不行,不不不,坚决不行!那可是国家的钱,我可没有权力送人情!嫂子,要我说,知足吧,花两折的钱买一辆轿车,还不便宜?以后坐车出去旅行,可别忘了我呀!哈哈···
(李、冉匆匆上,见杨欲放电话,一把抢过话筒。别有用心的把话筒对着观众·····)
冉(讥讽地):杨所长——没想到吧?我倒想请教请教,不交个人所得税,算不算偷税呀?(别有用心的,对着观众举起话筒)
(杨平静的笑,话筒中传出女人的骂声——)
女(电话中):杨所长,你真行!记住,我不是你嫂子,你也没有哥哥,臭美的你,还想坐我的车,作梦······你怎么不说话了?好了,我不求你了,我这就给你缴税去!你高兴了吧?!(啪!)
(随着电话挂断的声音,冉手中的话机脱落,杨婕沉重地坐在椅子上。冉、李灰溜溜的下场。走到一半,冉又回场,默默地把电话机挂好,悄悄离去。)
(庄严的颂歌起。)
家长范文(六)时间:当代
地点:街上(第一幕)、家里(第二幕)、课室(第三幕)、户外某处(第四幕)
人物:王伯(男,下岗工人,约四十多岁,简称“王”)、王小娟(王伯女儿,中学生
aaaaaa称 “娟”)、义工(成年人,男,简称“义”)、旁白(3-5人,一人旁白时简称
aaaaa“旁”,几人旁时简称“群旁”)
道具:自行车(较旧)、尼龙袋、易拉罐、洒瓶几个、草帽、歌曲(<<酒干倘卖
aaaaaa没>>、<<一样的月光>>、<<the cup of life >>(98世界杯主题曲)、<<漫步人生
aaaaaa路>>)、桌子、椅子、闹钟、书包、用纸皮做成的很大的“一分钱”、书两本、卷
aaaaaa起来的纸、名片
第一幕
[幕启]
[台上横放一个易拉罐]
旁:收买烂铜烂铁烂锑煲烂锑盆,收买纸皮旧报纸易拉罐啤酒瓶(顿了顿,用普通话高声
aaaa地)收破烂呢!
[后台响起歌曲<<酒干倘卖无>>]
[王伯出。他头戴着草帽,手推着自行车。车架边挂着个尼龙袋,袋子胀鼓鼓的]
[王伯发现地上的易拉罐,于是停下来,把车放好,走上前,捡起易拉罐,接着把它
aaaa放端正,然后抬起脚把它踩扁,再放到尼龙袋里。]
[歌曲淅停]
王:(脱下草帽,边扇边说)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各个公司招工动不动就要大学毕业的,
aaaa象我们这类下了岗的工人,学历又低,只能干这个收破烂的活了。其实干我们这一行
aaaa的,也都是人满为患,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不仅要提供普通话服务,而且还要提供
aaaa上门收瓶充煤气的服务。(吆喝)收瓶充气!(普通话)收瓶充气!
[王伯戴上草帽,然后去推自行车]
王:(边走边说)收买烂铜烂铁……
[幕落]
旁:刚才那位收破烂的人叫王伯,他有个女儿叫王小娟。他们父女感情一直很好,但是随
aaaa着小娟娟年龄的增大,他们之间好象有什么隔阂似的。
第二幕
[幕启]
[后台大声响起歌曲<<the cup of life>>]
[王小娟出。她穿着得较为野性。她随着旋律跳着舞,作陶醉状。]
娟:(唱)goal goal goal,……
[后台传出王伯的声音]
王:娟娟,娟娟……
[王小娟作调节音量状。歌曲音量减小]
娟:(向后台)什么事?
王:把录音机的声音调小点,吵得我心都烦了。
娟:这首歌要大声点才够hi,你就先忍一忍,或者你到外面歇歇吧。
王:现在到底你是爸爸还是我是爸爸,竟然要我听你的指挥?
[王伯出。他走上前作关录音机状,歌曲骤停。]
娟:(不满)你为什么关了录音机?
王:你整天唱什么“高高高,矮矮矮”,不用学习吗?
娟:(不高兴地噘了噘嘴,一会儿后忽然眼珠一转,满脸笑容地)好了,我听你的话,不唱了。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要求。
王:什么要求?
娟:你买台mp3机给我吧。
王:什么n皮衫?
娟:是mp3,不是n皮衫,它是用来听歌的。
王:家里不是有录音机吗?
娟:录音机太落后了,而且开录音机又会吵得你心烦——这可是你说的。
王:(斩钉截铁地)不买,已有录音机了,甭去想什么n皮衫!
娟:(拉长脸,沉默了一会儿后)那买台小灵通给我总可以吧,家里没有手机,何况我的
aaaa一些同学早已经有手机了。(眉飞色舞地)现在小灵通包月才25块钱,比手机便宜多
aaaa了。
王:你买小灵通有什么用?
娟:(神秘地)我可以用来联系我的同学、朋友,问哪里有酒瓶收。
王:你有没有算过,即使我收一万个酒瓶也赚不到一台小灵通的钱!
娟:(很不高兴地)这样说,你是不买给我了?
王:(怒)看你穿成什么样子?我还没骂你呢,还想买东西?我没有那么多的闲钱!
娟:(生气地)这个不准,那个又不买,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
[王小娟冲向后台,下]
[后台渐响起歌曲<<一样的月光>>]
王:(叹了口气)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不听话,这么难教?
[王伯摇了摇头,仰面向天,作无奈状,定格。]
[幕落]
[歌曲渐停]
第三幕
[幕启]
[台上放一桌一椅]
[后台响起铃声。王小娟出,她穿着校服、提着书包匆忙走向椅子并坐下]
旁:上课!
[王小娟把书包塞进抽屉,连忙起立,作无精打采状]
群旁、娟:老师好!
旁:同学们好!
[王小娟坐下]
旁:我们昨天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园记>>,现在要求大家背诵,
一、
二、起。
群旁: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王小娟双手托下巴,作沉思状]
旁:停!请同学们现在思考课后第
一、第二题,我一会儿提问。王小娟你出来一下。
[王小娟站起来低着头走到台的另一边]
旁:小娟,你怎么了?
娟:(抬头)我跟爸爸吵架了。
旁:为什么吵架?
[王小娟低下头,两手拨弄着衣服的拉链,沉默了好一会儿]
娟:(抬头)老师,如果有世外桃源那该多好啊,无忧无虑,要吃有吃,要喝有喝。而我
aaaa什么都得向爸爸要,(委屈地)他老是不答应我的要求,动不动就骂我……
如果要获取完整剧本请与本站联系,详情请点击 约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