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刘迎的诗 > 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金朝]:刘迎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

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恨啊常常萦绕在分手的杨柳前,梦魂啊总是忘不了美人庭院中那雪白的梨花,记得自己官微职冷时身穿青衫妓院中曾得到她的赏识,一直玩到月色西斜才跨马沿着归路返家。

美人啊常常在翠镜中照着自己憔悴的颜容,两袖上沾满了相思啼哭的泪花,当年醉后舞墨题诗红墙之上,美女仿效前人在题诗的壁上笼上碧纱。今日重新相逢说不尽平生心事,无限情思全都凝聚在传情的琵琶。

注释

乌夜啼: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章台:本为战国时秦国宫名。汉代在此台下有章台街,张敞曾走马过此街。唐人许尧佐有《章台柳传》,后人便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处。

玉鞭斜:这里指月色西斜才策马回家。

啼:啼哭。

醉墨笼纱(lóng shā):此用“碧纱笼”故事。唐代王播少孤贫,寄居扬州惠昭寺木兰院,为诸僧所不礼。后播贵,重游旧地,见昔日在寺壁上所题诗句已被僧用碧纱盖其上。

春思入琵琶(pí pá):把春天的情思付之琵琶而弹奏。用晏几道“琵琶弦上说相思”诗意。

参考资料:

1、唐圭璋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08月第1版,第2399页

2、郭彦全编著,历代词今译,中国书店,2000.1,第416页

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创作背景

  金代中后期,词人仕途不顺,且多流落于青楼之地,于是词人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以及对美人的怀念之情,写下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

1、陆国斌,钟振振编,历代小令词精华,岳麓书社,1993.10,第484页

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鉴赏

  上片写词人对一位歌姬的怀念和对于往昔冶游生活的回忆。“离恨”两句,写怀念人物却不直接点明对象,“杨柳”、“梨花”以两个形象优美的事物来比喻被怀念的歌姬,给读者带来丰富的美感。柳丝飘飘柔媚非常,使人联想到歌姬那婷婷的腰。而“梨花”也曾被白居易形容为“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杨玉环流泪的美容。杨柳,梨花使歌姬妖娆柔美,如花如柳的形象如立眼前。“青衫”二句,追忆往日情怀。“青衫”,唐时九品小官的服饰,这里借指作者本人。“章台”本为战国秦之宫殿,唐时许尧佐有《章台柳传》流传,后人便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处。

  下片走旧地重游,两人重聚。“翠镜啼痕”两句,写歌姬不忘旧情,终日以泪挂面,啼袖笼纱描写歌姬的病情。这几句词既香艳又有书卷气,可称是“好色不淫”“艳而不靡”。最后两句“相逢”,写两人重聚,百感交集,为表深情,女子把满腔情思注入琵琶,以此来表达“说不尽的无限事”。

  该词词语如杨柳梨花,啼痕印袖、醉墨笼纱等句使词焕发特异的艳美色泽。另外,该词表达了词人内心苦闷的心情,情感溢于言表。

刘迎简介

唐代·刘迎的简介

刘迎(?—1180)金代诗人、词人,字无党,号无诤居士。东莱(今山东莱州)人。曾为唐州幕官。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以荐书对策为当时第一,次年登进士第,授豳王府记室,改任太子司经,颇受金世宗第二子显宗允恭的亲重。大定二十年“从驾凉陉”,因病去世。

...〔 ► 刘迎的诗(78篇)

猜你喜欢

八音歌二首答黄鲁直 其一

宋代晁补之

金兰况同心,莫乐心相知。石田罹清霜,念此百草腓。

丝看煮茧吐,士听愤悱语。竹马非妙龄,美人恐迟暮。

寄怀龙皋叶大夫

明代霍与瑕

楼船出京口,晨潮来东海。望望怀中人,沧洲隔烟霭。

春风吹短箫,棹歌声远遥。棹歌自西上,思心随落潮。

小圃

缪思勃

老至风情似冷烟,寻山问水了无缘。荒园片石疏松在,错被人呼小洞天。

安乐窝中吟 其六

宋代邵雍

安乐窝中春不亏,山翁出入小车儿。水边平转绿杨岸,花外就移芳草堤。

明快眼看三月景,康强身历四朝时。凤凰楼下天津畔,仰面迎风倒载归。

寄江阴史君尹梅津

释元肇

清简何曾五马荣,时艰念虑在生灵。江如谢朓诗中静,山似岳阳楼上青。

戢戢鱼头曝冬日,翩翩鸦字出宸庭。三吴父老遥相祝,几向天边望福星。

青绞道中

明代王弘诲

径转疑无路,溪迷别有槎。乱山一鸟道,深树几人家。

旅食随田舍,村醪趁野花。舆图穷岛屿,黎庶遍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