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燕
迎燕。宋代。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宋代]: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咫尺春三月,尋常百姓家。
為迎新燕入,不下舊簾遮。
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
巢成雛長大,相伴過年華。
译文
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在一户普通的老百姓家中 。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 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土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
燕巢早已筑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注释
选自《全宋诗》卷二七二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葛天民,字无怀,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有《无怀小集》。
咫(zhí)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燕子秋去春来,巢于檐下,民间视为吉祥物。“寻常百姓家”即借鉴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因为燕子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主人也“不下旧帘遮”,热情的迎接燕子的归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两句,更是把燕子看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古诗中燕子往往象征着幸福的生活。它们双宿双飞,本诗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乐,足见诗人之乐。诗歌生动的描绘了燕子的生活习性,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首句一个“咫”字,指八寸,也表现了暮春的转瞬即逝,抒发了作者对春的珍惜之情。“寻常百姓家”借用了刘禹锡的“飞入寻常百姓家”,歌颂了燕子不趋炎附势,不嫌贫爱富的质朴、高尚的品格,表达了燕子对百姓的眷恋。第三句“微”形容雨之小,描写了燕子在雨中穿梭无数次,为幸福的生活勤劳地筑巢,“泥香带落花”描写了春天温馨、幸福的场面。尾句是对燕子勤劳地赞美,也再次表现了人与燕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又是诗人幸福隐居生活的写照。
唐代·葛天民的简介
葛天民,字无怀,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徙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曾为僧,,字朴翁,其后返初服,居杭州西湖。与姜夔、赵师秀等多有唱和。其诗为叶绍翁所推许,有《无怀小集》。
...〔
► 葛天民的诗(95篇) 〕
宋代:
陆游
我悔不学农,力耕泥水中,二月始穑事,十月毕农功。
我悔不学医,早读黄帝书,名方手自缉,上药如山储。
我悔不學農,力耕泥水中,二月始穑事,十月畢農功。
我悔不學醫,早讀黃帝書,名方手自緝,上藥如山儲。
唐代:
钱起
一笑不可得,同心相见稀。摘菱频贳酒,待月未扃扉。
星影低惊鹊,虫声傍旅衣。卑栖岁已晚,共羡雁南飞。
好欲弃吾道,今宵又遇君。老夫相劝酒,稚子待题文。
一笑不可得,同心相見稀。摘菱頻贳酒,待月未扃扉。
星影低驚鵲,蟲聲傍旅衣。卑栖歲已晚,共羨雁南飛。
好欲棄吾道,今宵又遇君。老夫相勸酒,稚子待題文。
明代:
曹溶
斜掩红窗,影迷前日桃花路。送春三度,只有人如故。
瘦减腰围,每被征衫诉。归心误,雨声深处,江上扁舟暮。
斜掩紅窗,影迷前日桃花路。送春三度,隻有人如故。
瘦減腰圍,每被征衫訴。歸心誤,雨聲深處,江上扁舟暮。
明代:
毕自严
夕曛洒润抵朝阳,悔祸天心忽降康。试向翳桑阴里听,声声布谷唤人忙。
夕曛灑潤抵朝陽,悔禍天心忽降康。試向翳桑陰裡聽,聲聲布谷喚人忙。
宋代:
刘攽
鄙夫平居常叹息,蓟门幽都皆绝域。安得猛士守北方,力排敌人复禹绩。
田生手携朔漠图,丹书万里之强胡。挂图高堂素壁上,壮或阴山来坐隅。
鄙夫平居常歎息,薊門幽都皆絕域。安得猛士守北方,力排敵人複禹績。
田生手攜朔漠圖,丹書萬裡之強胡。挂圖高堂素壁上,壯或陰山來坐隅。
:
聂绀弩
阿婆三五少年时,西抹东涂酒一卮。囊底但教锥尚在,世间谁复肚常饥。
行年六十垂垂老,所谓文章处处疵。已省名山无我分,月光如水又吟诗。
阿婆三五少年時,西抹東塗酒一卮。囊底但教錐尚在,世間誰複肚常饑。
行年六十垂垂老,所謂文章處處疵。已省名山無我分,月光如水又吟詩。